曼珠沙华

小小电影电视小评论。

中国第一神剧《活着》告诉你,生命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有韧性

有人把张艺谋导演,巩俐、葛优主演的电影《活着》,称之为中国第一神剧,该影片豆瓣评分9.2,拿到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、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,所以这么称呼也不过分

影片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《活着》,咱们今天只说电影,不谈小说,我觉得改编的还是相当成功的,原著中处处透露着绝望,甚至看不到一点希望,而影片中却总能让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,如果真按照原著来拍,我真怕有些意志不坚定的人会彻底失去对抗生活的信心,但这并不是余华的本意

当然,我并不只指原著没有影片好,其实原著跟影片透露的含义都是一样的,而从立意的高深来说,原著更胜一筹,余华甚至把活着上升到哲学领域进行讨论。我只是想说张艺谋的改编更容易被人理解与接受,更容易看懂

主人公福贵,不停地面对时代的洪流与命运的捉弄,从内战,大跃进,破四旧,再到文革,经历了从富贵少爷,到皮影戏艺人,国军苦力,解放军俘虏,又到农民的身份变换,每次生活燃起希望的时候,却总是给他致命的一击

福贵的唯一的诉求就是好好过日子,然而命运似乎总是与他为敌,四处表演皮影戏挣钱养家,却被国军抓了壮丁,成了解放军的俘虏,好不容易回了家,却发现母亲已经离世,乖巧的女儿成了哑巴

觉得自己老老实实的,踏踏实实的就能好好生活,拼命的表现自己,却间接害死了自己的儿子,好不容易女儿嫁了个好人家,有了外孙,却难产而死

影片中的每个人,似乎都是悲剧,在死人堆里寻找兄弟的老好人被流弹打死,二喜有情有义,生活却没有善待她,夺走了他妻子的命,春生,开上汽车混成区长,却成了走资派,妻子自杀,镇长一辈子为民,也成了走资派,更别提那被馒头撑死的老讲授

张艺谋在拍摄影片时特意强调了时代的背影,儿子的死是因为大跃进,女儿的死则是因为文革,其实每个时代都会有悲剧产生,从古至今都是如此,苦难是人类社会永远不可分离的主题,人类做的一切,进化也好,科技也罢,都是为了在残忍的自然选择下活着

苦难不值得追求,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没法绕开。福贵不是英雄,福贵也是个寻常人,但至始至终,福贵都想好好活着,因为活着就有希望,活着才能带着外孙度过文革,迎接崭新的社会,一个没有战争与动乱的社会

生活本就是不讲理的,它时而温情,时而残忍,就算是步入现代社会,没有战争与动乱,还有高额的房价,KPI,996等等,这些都能把一个寻常人压得喘不过气,但是只有活着,才有希望看到不一样的明天不是吗

春生害死了福贵的儿子有庆,家珍一直都不理他,就在春生告诉福贵老婆自杀,自己也不想活着的时候,福贵让他一定好好的活着,家珍让他进屋里来说,对他说你不能死,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。过去的事情无法改变,相比于以前恩怨,让人好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

好好活着才能等到输光家产老婆却领着儿子回来,好好活着才能被国军抓丁却被解放军俘虏,给解放军唱戏,拿到了一张证明,成为了今后的护身符,好好活着儿子死后,女儿却嫁了个好人家,女婿疼爱女儿,孝顺父母,好好活着才能在女儿死后,抚养外孙,走向明天

所以这是一部让人在绝望之余又能看到希望的电影,我们看到生命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有韧性,有期待

最好的余华,最好的张艺谋,带领着最好的葛优与巩俐,才会拍出这一部前无古人,后恐怕又难有来者的《活着》,不管你看懂了也好,没看懂也罢,估计看完这部电影都会有一些思考,那就是让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好一点,对不?


评论

热度(4)